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乐北禾花鱼

乐北禾花鱼的基本介绍禾花鱼,又称禾花鲤,为鲤科温水性小型鱼类,长期放养在稻田内,因采食溺水禾花后上市,鱼肉具备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食性杂、成长快、繁殖能力强,个体较小,一般体重在50-250克体型粗壮,全身略带紫色(乌褐),后背黑色...

乐北禾花鱼的基本介绍

禾花鱼,又称禾花鲤,为鲤科温水性小型鱼类,长期放养在稻田内,因采食溺水禾花后上市,鱼肉具备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食性杂、成长快、繁殖能力强,个体较小,一般体重在50-250克体型粗壮,全身略带紫色(乌褐),后背黑色,色彩亮丽,其肉质细腻,刺少肉多,骨软无腥味,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黄焖、清煮、煎、蒸都美味,尤以瓦罐煨煮其味最好。

禾花鱼起来自于国内两千多年前汉朝“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后在国内的南方山区一带稻田养殖广为相传,广西桂林分布相对较大,是具备地方特点的养殖品种。相传,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到了桂林府,席间,乾隆感觉酒醇菜美,异常新鲜,特别对盘中的禾花鱼特别有兴趣,便问左右:“这是什么鱼?如此肥嫩可口,无腥无腻”府台回答“这是禾花鱼,就是田鲤鱼,百姓把鲤鱼放在稻田里喂养,当稻子抽穗扬花时,鱼儿特别爱吃飘落在水上的禾花,食后长得又肥又嫩,故无腥味。”乾隆听后龙颜大悦,道:“禾花鱼肉嫩鲜美,武昌之鱼未能及也!”从此,禾花鱼被列为贡品,身价倍增。

传统上,韶关的禾花鱼养殖主要分布在乐昌市和乳源县北部乡镇。因为禾花鱼是借助稻田养殖,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借助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禾花鱼以稻田里的杂草、小昆虫、浮游生物和禾花为饵料配方,将原有些稻田生态向愈加有利的方向转化,本钱低、效益好,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对推进山区种养结合的生态进步,增加农户经济效益取到积极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乐昌市和乳源县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在辖区北部乡镇中稻区域广泛推广应用。据当地经验,养鱼前选将稻田堤埂略加高,依据稻田大小,同时在稻田中挖十字鱼沟和鱼坑,稻田排灌进出口设置鱼栅。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稻田养鱼后维持较高水层,预防大雨时逃鱼。除此之外,在施用化肥、露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成长的需要,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成长。借助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商品,又可借助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成长创造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上世纪80-90年代,乐昌市和乳源县北部乡镇推广养殖禾花鱼达一万多亩,在乳源县的大桥镇、大布镇、洛阳镇,乐昌市的梅寮四地(梅花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和坪石镇、黄圃镇等地山区乡镇的稻田常见养殖,现在,主要集中梅寮四地较多,较连片大规模养殖单位有乳源瑶族自治县佳华禾花鱼专业合作社和乐昌市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

因禾花鱼起来自于国内两千多年前汉朝“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在2005年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要紧农业遗产系列之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乐北禾花鱼: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3/23/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