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现在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旧版《昭平风物志》有如此一段颇为离奇的记...
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特产得到进步,产量出口最多是那一年的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进步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
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
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施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
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渐渐成为地方特点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量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进步策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商品买卖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展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展会金奖。
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进步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商品,授与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商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商品在国内外茶叶展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进步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