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长盛川青砖茶

长盛川青砖茶的基本介绍宜昌三峡区域,自唐以来就是全国茶叶生产的重点区域。这里地处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山脉,山间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石英质岩形成的黄壤和黄棕壤质地疏松,孕育着数万顷优质茶园。在这里,恢复尘封数十年...

长盛川青砖茶的基本介绍

宜昌三峡区域,自唐以来就是全国茶叶生产的重点区域。这里地处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山脉,山间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石英质岩形成的黄壤和黄棕壤质地疏松,孕育着数万顷优质茶园。在这里,恢复尘封数十年的湖北青砖茶“长盛川”的生产,可谓是正逢天时、地利、人和。公司聘请全国三十多名知名专家组成研发团队,充分借助原生态、富硒的武陵山区茶资源,根据何氏传统茶工艺,使用现代生物科技,结合生物制药理念,生产加工长盛川湖北青砖茶、湖北米砖茶等系列商品及其深加工衍生商品。

传统的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主要包含选叶、初制、渥堆发酵、陈化、复制、蒸茶、压制、烘制、包装等77道工序,成品茶形似青砖,砖面紧结平实,棱角整齐,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澄红清亮,茶味醇和,回甘隽永。其传统制作技艺和独特的风味,在2016年已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从鲜叶种植到商品成形所历程的各道工序,在650余年进步经历中,其加工工艺、加工器具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在杀青、渥堆发酵、拼配、压制成型等重点工序仍然保留了传统工艺。在决定茶叶品质的重点环节,也是黑茶类特有些制作工艺——渥堆发酵中,仍然沿用着传统工艺与步骤。渥堆、翻堆解块、开沟、摊晾等,全凭传承人的制茶经验完成。长盛川柱子茶,也一直使用传统的制茶工艺,从材料加工到用竹篾、棕叶、粽叶三层包装商品,全程手工制作。后来需要量大了,改用机械化设施,人工压茶演变成牛皮架压茶。直到目前,长盛川工厂的生产车间里还有一个像何氏先祖用的完全相同的牛皮架,每天有工人轮班做手工茶。

商品特征

长盛川青砖茶是以鄂西南山海拔600米至1200高山茶树鲜叶为材料,经过渥堆、发酵等77道工序压制而成的形似砖块的黑茶。商品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

历史民俗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由湖北制茶世家何氏先祖何德海于公元1368年创立,传承到今天已历经20代,其进步演变历程了多种形态,但核心制作工艺仍得以完整保留,延续了湖北青砖茶传统制作技艺的血脉。

在跨越中、俄、蒙三国的以茶叶为大宗产品的万里茶道上,长盛川青砖茶曾享有盛誉,自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由何氏家族始创,到今天已有650余年历史。作为亚欧万里茶路发展者,“长盛川”进步演变历程了散茶、团茶、帽盒茶、饼茶、砖茶和柱子茶等多种形态。明嘉靖十七年,湖北贡茶上呈御览,嘉靖皇帝见其色青褐、香幽陈,竹器捆扎如帽盒,赐其名曰“帽盒茶”。清朝中叶,何氏家族用杠杆原理和牛皮筋架捆扎工艺压制砖茶,这是最早的湖北青砖茶雏形,可谓青砖茶鼻祖。凭着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质的青砖茶品质,长盛川成为当时当地最大的茶叶商户,得到清廷皇家赐予的红色“双龙票”,其品质和信誉遭到朝廷保荐。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经汉水,越黄河,行销西北和欧亚各国,沿途相继成立了260余家茶庄,衍生出“长顺川”、“玉盛川”等50多个川字系列品牌。鼎盛时期长盛川砖茶厂有工人数百人,年产砖茶万箱以上,每年收益高达十万以上银元。当时民间曾流传着一首茶路之歌:“……长盛川,金字招牌金光灿。钦赐皇商红龙票,通行天下借皇权……”这样来看当时的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繁盛景象。

获奖荣誉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凭着其优秀的品质,在海量国内外展会上揽获大奖。

1909年在“武汉劝业展会”上,获得一等奖。

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荣获一等赤金牌奖。

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上,获一等金牌奖。

长盛川青砖茶2015年米兰世博会获金骆驼奖。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于2021年5月薪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长盛川青砖茶: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2/2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