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南沙香云纱

南沙香云纱的基本介绍香云纱是使用岭南区域容易见到植物薯莨的汁液多次浸泡、晒涂于坯纱上,后用珠江三角洲区域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泥覆盖,经反复多次晾晒、水洗、发酵等20多道手工工序制成的纱绸制品。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南沙香云纱的基本介绍

香云纱是使用岭南区域容易见到植物薯莨的汁液多次浸泡、晒涂于坯纱上,后用珠江三角洲区域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泥覆盖,经反复多次晾晒、水洗、发酵等20多道手工工序制成的纱绸制品。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云纱是一种使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生产时需要拥有薯莨、河泥、草地和阳光四大要点,因繁复的制作工艺和特殊的丝绸质感,享有“软黄金”美誉。作为典型的岭南沙田水乡,南沙榄核镇拥有以上四大要点,出土的香云纱成品远销四方,多次登上国际时髦大舞台。现在,一片广袤的草地上铺满红褐色绸缎,这一生产香云纱的场景亦成为榄核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香云纱以丝绸为胚,它的染整工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用到薯莨、草地、河泥、阳光,因为“三洗九煮十八晒”工艺的特殊性,需要全手工制作,对师傅的熟练度需要较高,具备极高的工艺价值。

香云纱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容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一直有贵族面料“软黄金”和“纤维皇后”的美称,是真丝中的奇葩。寸纱寸金的香云纱,之所以金贵,不止是由于它的材料是丝绸,更是由于它的染整工艺相当不容易。

香云纱的染整纯手工环保植物染,自古仅限珠三角区域方可制作出品质上乘的香云纱,再加上染整过程中不可控的自然天气与复杂的工艺步骤,影响着香云纱的产量。不过也正是这份辛苦与莫测,带来了每一块都是世上与众不同的珍贵布料。

在南沙区榄核镇现在塑造了香云纱的四大生产基地,有两个香云纱生产工厂,并有一批技术精湛的香云纱技艺传承人,十分看重香云纱文化传承与进步。南沙香云纱曾获得“2016年度广东服饰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革新促进奖”。2020年榄核镇香云纱产量约600万米,远销国外,产值约0.9亿元!

香云纱因其绿色环保的自然本性,与国际流行时尚不谋而合,现在,它已走出朱门大户,走出名媛闺秀的私家衣橱,走向了T台前沿,成为中外时装界娇宠的美之天使。

商品特征

工艺独特,数目稀有,制作时间长,穿着滑爽、凉快,具备除菌、驱虫、保健皮肤的功能,被叫做软黄金。

历史民俗

香云纱,珠三角独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莨纱、云纱,北京人称之为拷纱,作为中国一种最古老的手工植物染色工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时候,榄核镇不过一片滩涂。相传,清康熙十九年(1680),有渔民来此地采蚝,把废土弃于滩涂上,此后,潮涨潮落,不断冲积,滩涂上渐渐分布出形似橄榄核的土堆,联成一片,后人故称此地为“榄核”。往后,此处人口增多,商业进步,又从“榄核圩”变成了“榄核镇”,生产香云纱的历史,一直贯穿其中。  

做法

香云纱制作工艺步骤:坯绸筹备→薯莨液制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一次封莨水→一次煮绸→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绸→三次封莨水(俗称“起货”)→过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俗称“复乌”)→摊雾。

香云纱的特征是以桑蚕土丝为材料,用两广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多次浸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后用珠江三角洲区域特有些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反复多次晾晒、水洗、发酵,加工而成。第一将织好的丝绸布料裁剪成20米左右长短,在薯莨汁中浸泡,然后再在矮草坪上晾晒。布料晾干后,重新将面料浸泡在薯莨汁中,然后再晾晒,这个过程多达30-36遍,染的次数越多,布料的颜色就越深。

香云纱在晒莨染布的过程大约需要15天才能完成,加工时,经薯莨的汁水反复多次浸染的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再拿富含铁质的河泥对其单面涂抹静置60分钟后,放到烈日下曝晒,待泥质中的铁离子和其它生物化学成份与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应,涂泥的一面变成了深咖啡色或黑色其成份就是鞣酸亚铁,没涂泥的一面呈茶色或棕色,其成份是氧化变性了的鞣酸。清洗脱泥后就成了面黑里黄、油光闪烁的香云纱。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南沙香云纱: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2/21/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