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甜粿

甜粿的基本介绍甜粿是广东潮汕区域和客家区域、福建闽南区域传统的小吃,阴历年初的一种民俗。石狮甜粿形似满月,颜色洁白,质地软嫩,气味芳香,清甜可口。它以优质大冬糯米、白砂糖、蜜冬条、金橘、香料等为材料。“甜粿”,以糯米粉加入糖浆,充分搅拌,装...

甜粿的基本介绍

甜粿是广东潮汕区域和客家区域、福建闽南区域传统的小吃,阴历年初的一种民俗。石狮甜粿形似满月,颜色洁白,质地软嫩,气味芳香,清甜可口。它以优质大冬糯米、白砂糖、蜜冬条、金橘、香料等为材料。

“甜粿”,以糯米粉加入糖浆,充分搅拌,装入一种铁皮蒸具中,然后蒸熟,即是甜粿。几乎无人拿甜粿来炒菜,它只合适当糕点吃。过去潮汕人家蒸甜粿,份量特别大,少则要用数升糯米,多则是十几升,用一种特制的盆状大蒸具,在烧柴的土灶蒸一整天,才能熟透。

甜粿,从用料来看,它属潮汕“年糕”,从功用来讲,它还是海上“干粮”。旧时过番,潮汕人会带上淡水与甜粿,看中的便是甜粿能迅速补充身体所需能量,且易于保存的特征,即使发霉了,用热水洗一洗,一样还能食用。

“无可奈何炊甜粿”,香甜的粿,艰苦的过番日子。时过境迁,今天的潮汕人不再需要四处漂泊谋生,但食甜粿的传统还在,告诫青年:别忘忆苦思甜、珍惜当下呀!

历史民俗

相传以前潮汕区域人多地少,加上长期灾害频繁(旱涝、台风等)导致“丰年不足3月年”。所以不少潮汕人漂洋过海谋食,经过樟林港(今汕头港),樟林港有个船主叫蔡彦,有一次他来到船上清点客号的货物是不是齐全,他的妈妈也随他到船上看望。这个时候,蔡母看到这类过洋的人行李中都放着一大块一大块甜粿,感到十分诧异,由于在潮汕区域除去春节,平常是不会蒸甜粿的,由于当时比较贫困。于是蔡母就问:目前宽时闲月,如何大伙都有甜粿?大伙给蔡母一问,不禁一阵苦笑。有一个船客应声回答:“老太,这是无奈何炊甜粿啊”!大伙也随声附和。蔡母说:有甜粿吃还说无可奈何,这话如何说?蔡彦这才说:每一次过洋若是顺风顺水,行程1、20日。假如碰上风浪,要一个多月的行程,若不带些干粮,怎么样挨过这类日子?而甜粿不容易变质,所以筹备些甜粿作为干粮。不然不测,岂不是活活饿死在海上。蔡母听后,方知其中的苦衷,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无可奈何炊甜粿啊!

然而,蒸甜粿这一事,在贫苦人眼里,觉得是件难办的事,也是不能已的事,由于要蒸制一笼甜粿,至少需要10斤以上的糯米粉和数斤白糖,要用旺火蒸上10几个小时不等,这对于三餐难饱的没钱人来讲,是非常难办到的。但为了出洋谋生需要,再穷也得将甜粿蒸制出来,所以才有“无可奈何蒸甜?”这一俗话的出处,它表达了那时没钱人出洋谋生的悲苦心情,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穷困生活的写照。目前潮汕城乡年终节首仍有蒸甜粿的风俗,但意义已经大不同了。

民间流传有“甜粿好食糕难舂”的俗语。甜粿是以糯米为材料,将糯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漂滤去水份阴干,然后放进石臼用人工舂成米粉(俗称糯米糕),舂米糕非常费工夫,至少要过筛二三遍,粉末越微细越好。糯米糕过筛好后,按肯定比率掺入白砂糖或红糖,并拌入水份搅拌均匀成为糯米浆糊,盛放入专用粿帕,放在粿箕上装入蒸笼,用炉火加热蒸熟,(农村一般按点燃一至二柱香时间,视粿浆厚度充分蒸熟而成)。冷却后用纱线牵拉切成一片一片,然后再放在平底铁锅(潮俗称为煎盘)上加热,用植物油煎至金黄色,香酥可口,风味独特,深受大家所喜欢。

做法

备好等量的糯米粉和白砂糖(基本上各10斤),烧好开水将白砂糖冲成糖浆水,糖浆水放凉后与糯米份搅拌成浆糊状(一般会放置一晚),蒸笼垫上腐膜,将糯米浆倒入,蒸笼盖尽可能密封,用旺火蒸10到15个小时(时间越长出来的甜粿颜色越红亮),一两个小钟注意往蒸笼下加水。

品尝食用方法

办法1、冷食。石狮的年糕有点像年糕,但非常大的一点不同——即便未经过加热,它也是软的。凉凉糯糯甜甜的甜粿是作为茶点的最佳选择之一。

办法2、蒸过之后食用。甜粿蒸过之后,会更软更粘。吃的时候,必须要先喝点水。

办法3、甜粿最经典怎么吃要数炸了。先将甜粿切成长方形(普通的茶点大小即可,也可依据个人爱好决定大小),之后在碗内打1、两个鸡蛋打均,然后沾上鸡蛋液,将沾上鸡蛋液的甜粿放入中火油内炸约半分钟,捞出控油即可。甜粿性质经久耐用,冷食热食均可(热食比冷食味道较佳)。因为甜粿容易保存,所以除去拜神、祭祖当果品外,还另有一番妙用,即是可以当作漂洋过海干粮之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甜粿: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4/03/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