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烧卖的基本介绍下沙烧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是上海菜。下沙烧卖起来自于明代,是浦东南汇区域特点点心。烧卖皮用特殊擀面杖手工擀制,咸味烧卖以当季新鲜的春笋、鲜肉和秘制熬成的猪皮冻为馅料,甜味烧卖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陈皮橘制馅。这其...

下沙烧卖的基本介绍
下沙烧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是上海菜。下沙烧卖起来自于明代,是浦东南汇区域特点点心。烧卖皮用特殊擀面杖手工擀制,咸味烧卖以当季新鲜的春笋、鲜肉和秘制熬成的猪皮冻为馅料,甜味烧卖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陈皮橘制馅。这其中,笋肉烧卖最受青睐。
2011年,下沙烧卖制作技艺被列入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伴随互联网热捧,下沙烧卖被愈加多的人所熟悉。
营养成分
形状如朵朵含苞欲放的桃花,趁热品尝,豆沙细腻甜又香,特别鲜笋肉馅,一咬满口汤汁,味道鲜美,让人胃口大开。
历史民俗
下沙烧卖其名由来已久,相传来自于明代。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朝廷在今浦东航头镇下沙社区(古称鹤沙镇)建盐场并设盐监署,出现了经济兴盛的鼎盛局面。经济的兴盛,招来了倭寇的入侵,至16世纪时,倭寇常常来此大肆打劫,尤其是明嘉靖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倭寇屡屡骚扰时为东海边境区域的下沙,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当朝派兵邑居下沙抗倭时,深受下沙百姓拥戴。为了犒赏朝廷军队,老百姓便用精美的点心慰劳将士。因为平倭大军人多,乡大家和粉捏皮,剁肉拌馅,当时恰逢新笋出土,便用竹笋和肉做馅,包起了馄饨不像馄饨,饺子不像饺子的点心,上笼蒸熟。新出笼的美味点心深得将士们喜欢,有人问这是什么点心,乡人颇为风趣地回答:“边烧边卖。”“烧卖”由此得名。
自此将来,每逢春天,“烧卖”作为时令点心应市。
解放将来,制作下沙烧卖的餐馆、点心店仅下沙镇就有12家。公私合营将来,下沙烧卖成了下沙餐馆的经营特点。
改革开放将来,浦东南汇举办了上海桃花节,下沙烧卖传人设立了十多处下沙烧卖特点商品提供点,下沙烧卖成了上海桃花节特点旅游商品之一。吃过“下沙烧卖”的游客,无不为之赞叹:
竹笋烧卖满口汤,白糖细沙甜心肠;中外游客齐喜爱,年年三春想赏花;饱了眼福饱口福,桃红人面烧卖香。
做法
步骤1:竹笋入沸水2-3分钟去涩,切小丁。
步骤2:鲜肉 调料 姜水搅拌至上劲,放多少姜水才好呢?放到不可以放为止。由于水也是可以变成汤汁的。先放调料,拌匀后再放姜水,要一点点放,不要一下去倒进来不少哦。
步骤3:肉皮冻粉碎机粉碎,手温高,刀切容易滑,也容易化,推荐粉碎机
步骤4:鲜肉 笋丁 肉皮冻搅拌均匀
步骤5:面粉 热水,揉面成团
步骤6:醒面10-15分钟后,搓成条
步骤7:下剂子
步骤8:擀皮子,注意,烧卖皮要用橄榄杖。
步骤9:包起来,花朵儿一样的。
步骤10:沸水上蒸,7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