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银杏的基本介绍银杏,俗称“白果树”或“公孙树”,是世界现有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在古生代分布遍及全球,第四纪冰期后,只有国内保存了银杏。汉末三国时期,江南一带已有人工种植。银杏成长非常慢,但寿命极长,一般可达千年。(据传闻在祖父年代种下,...

长兴银杏的基本介绍
银杏,俗称“白果树”或“公孙树”,是世界现有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在古生代分布遍及全球,第四纪冰期后,只有国内保存了银杏。汉末三国时期,江南一带已有人工种植。银杏成长非常慢,但寿命极长,一般可达千年。(据传闻在祖父年代种下,要到孙子手里收果,故又名“公孙树”)国内山东莒县浮来山目前还存有三千年以上古银杏树。这种珍贵的树,在长兴县现有七千六百余株。主要分布在白阜、合溪、槐坎、煤山、白岘、太傅等乡。其中方岩约占全县总株数的65%,年产白果两千担左右。长兴中学内有四株六百八十余年的古银杏树,平均高度11米,胸径90厘米,冠幅24平米;又建丰屋基场有一株约同年代的雄银杏树,胸径140厘米,树高36米,冠幅400平米;在茅山有在三百七十余年前生的银杏树群,平均胸径102厘米,树高均在二十五至三十米之间,冠幅达400——600平米,成长尚甚旺盛,单株年产白果在350——400斤之间;更有奇者,许家屯有一株银杏树,是南宋时期古树,树龄远远超越七百年,树高十九米,胸径108厘米,冠幅180平米,树势虽已衰老,尚能年产白果70斤,其树干空洞中落籽生出的小银杏树,胸径也已有21厘米。这棵老银杏树的果实经在泰兴县召开的“中国银杏志编委会”鉴别:“是长子佛指白果,可与‘洞庭皇’相媲 美”。
银杏是果树、用材、观赏三者兼用树,极有进步前途和科研价值,扼要说明如下:
银杏种籽白果是传统的出口物资,经在几千年的中医实践证明,白果有收敛、镇咳、祛痰之功,对老年气管炎有肯定疗效。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从头发现它有延缓衰老、滑润皮肤的功能,遭到国际医药界的看重,日本则用以为高级营养食品或作高级冷霜的填充剂。因为它有特殊的营养与医用价值,因而价格猛涨,成为紧俏品。
银杏树木材坚实,纹理细致,富弹性,不翘不裂,不容易变形,既可作为建筑材料,又可作翻砂模型、印染滚筒、绘图板和雕刻、家具、细木等用材,久为大家所喜欢。
银杏树挺直高大,冠幅圆满,树势雄伟,姿态漂亮;叶片一呈整齐的扇面形,春夏嫩绿,入秋金黄,迎风飘动,犹如千扇起舞,蔚为奇观。古时候寺院庙观都有种植,在村镇庭园,也多用以点缀。它象征了古老文明之邦百折不挠、刚强计策的高风亮节,给人以正真不阿、壮志凌去的正义感。在近代化城市中,它又具备抗烟害与碳氢气害,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银杏寿命长久,在千万年地壳变迁中,其它生物均遭毁灭,唯它能历劫不朽,是活的历史纪实,科学研究者都以银杏为神奇树而加以研究,故有“活化石”之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见证。是东方的圣者,它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碑。考古学 先辈郭沫若同志热情地赞颂了银杏的外形美和心灵美,觉得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出色传统精神,是真、善、美的化身,称它为“国树”,银杏确是当之无愧。
银杏树雌雄异株,是落叶乔木,4月中旬开花,9月下旬种子成熟。长兴县栽培的主要品种,大约有大佛手、中佛手、小佛手、大梅核、眼珠子等六种。其中大佛手(俗称大长头)水平最好,小佛手(俗称小长头)次之,大佛手是唯一的经过嫁接的优良品种。其它各种产品价值较低,但大梅核(俗称圆头)能抗旱耐涝。眼珠子是当地野生稀少品种,树形高大,树势健壮,在播种育苗期间,长势即甚好,宜选作砧木或育苗造林,也有培育有材价值。
长兴银杏原产湖州长兴县八都山一带,县内到今天尚有680多年的古银杏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属银杏科落叶乔木,寿命极长。树型挺直高大,一般高20米以上。叶片扇形。银或杏树雌雄异株,4月中旬开花,9月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椭圆形,种壳白色。
长兴银杏有大佛手(大号头)、中佛手、小佛手、大梅核(圆头)、小梅核、眼珠子等10个品种。以大佛手为主,水平最好。第二,大梅核抗寒耐涝。眼珠子是当地野生稀存品种,树势健壮,宜作嫁接砧木或育苗造林。银杏是珍贵树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非常高,也是改变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的非常好树种,其种子称白果,有收敛、镇咳、祛痰等多种用途。还可作为高级营养食品和高级冷霜填充剂。
长兴县的银杏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农民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挖掘潜力非常大。
历史渊源
古银杏长廊坐落于长兴县西部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内,为我县三大古生态奇观之一,被誉为"世界银杏的故乡",3万余株原生银杏树遍布十余公里,构成了罕见的生态奇观。其间地势平缓,依山傍水,古银杏、竹林、青梅树、有机茶树等珍贵物种配置丰富。
八都岕,因汉光武帝刘秀为太子时,八躲追兵而得名。介岕内青山排挞,大涧中流,12.5公里长的银杏林成为一道以"原、野、奇"为特点的风景线。大家称誉"走遍天下景,难见银杏林"。由于外地把银杏作为"圣树"、"风水树",几株立于庙堂或村头。
银杏六奇
一奇:银杏是"活化石"。中科院化石专家在考察"长兴灰岩"时,将2亿多年前的"银杏化石"拿来同目前的长兴银杏比较,竟毫无变异,证明银杏"活化石"的美誉名不虚传。银杏树因其种形似杏而核色白如银而得名,属雌雄异株的裸子植物,远在2亿7千多万年地球上就有银杏,因此就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有诗赞道:"大树龙盘会诸候,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
二奇:长兴是世界银杏故乡。中外地质古生物专家考察,地球在25亿年间共6次生物大绝灭。其中3百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系(纪)冰川时期银杏濒于绝灭。全世界只在天目山余脉长兴等地保存下来,后传遍全国。宋朝传入日本,再由日本传欧洲。由欧洲传美洲。1996年1月13日,《中国时报》(英文版)以《不怕冰川的银杏》为正题、《从长兴传遍世界》为副题进行报道,后被80多个国家和区域的报刊转载。据国际地质古生物协会认可此点。所以,大家长兴县银杏为"县树",称赞它"寿、富、奇、神"的特征。
三奇:是长兴银杏同三个皇帝有关。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做太子逃难时,曾在八都岕内烤食银杏充饥,后有人诗赞曰:"深灰浅火略相遇,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可以银杏伴金桃";长兴人陈霸先当了皇帝后,在帝乡下箬寺手种一株银杏,并到八都岕(丝沉潭来钓龙鱼;据已经过世的《中国银杏志》编委、长兴的林业老前辈吴大应考证,银杏,长兴人原叫白果,宋时长兴银杏进贡,皇帝见形似小杏,而核色,钦赐银杏之名。北宋皇帝的龙椅,由天下12块银杏木板材做成。长兴银杏木质细密,做为坐的椅面。
四奇:是八都岕"三极"都是国内奇葩。岕内植物群落"三层楼",远远望去高的银杏大树,银杏树下梅树成林,梅树下是绿簇簇的茶丝。这是典型的八都岕三极:白的银杏,质冠全国。黑的乌梅,药中圣品;绿的紫笋茶,北京农博会金奖获得者。唐代《茶经》作者陆羽,到八都岕考察过茶叶,明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到八都岕"考察过乌梅,吴承恩游八都岕青风洞后作为写作《西游记》黑风洞的素材。近代吴昌硕大师为银杏长廊的观音庵题"成世一寺"匾。
五奇:是长兴银杏独特的药物和保健用途。日本客商多次对国内12个银杏主产区的银杏进行化验,发现长兴银杏中的五碳多糖精氨酸、麦脂固醇、蛋白质等5种营培养份明显高出,所以长兴银杏对外贸易是"头牌",复旦大学剖析测试中心ESR测试,长兴百年以上银杏树的银杏,还测出0.06ug/g锗,18ug/g硒,为其他产区银杏所没,因此有独特的提升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成长,抗衰老的功能。银杏成林后能释放一种氢,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从而起到抗癌用途。八都岕从没肝癌患者,70多岁老人脸上少老人斑。长兴人深知银杏对心脑血管、咳喘、美容的效果,每人爱吃银杏。有如此一个历史事实:长兴陈朝出了景皇后、钱贵妃,张贵妃,唐朝出了徐惠妃、沈妃,她们成长在长兴,从小就吃银杏,所以楚楚可人选妃进宫。
六奇:银杏是摇钱树。八都岕所在小浦镇建成了"万亩银杏镇",其中挂果树5千亩,半产林达3500亩,长期产银杏360吨,八都岕内10个行政村人均收入近千元。"银杏长廊"内,100年以上古银杏2348株,300年以上有376株,500年以上11株。其中一株"怀中抱子"的银杏奇树,有1200多年树龄每年还产100多斤银杏。除此之外,长兴的"银杏盆景"独具妖娆,曾在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