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水草蔸萝卜的基本介绍綦江赶水草蔸萝卜,因用稻草编织的“草蔸”蔸种而得名,草蔸萝卜实质就是在草蔸里成长的萝卜。赶水草蔸萝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据了解,赶水草蔸萝卜的发源地在赶水镇铁石垭村8组(原玉荷村),首创这种种植办法的人是穆氏...

赶水草蔸萝卜的基本介绍
綦江赶水草蔸萝卜,因用稻草编织的“草蔸”蔸种而得名,草蔸萝卜实质就是在草蔸里成长的萝卜。赶水草蔸萝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据了解,赶水草蔸萝卜的发源地在赶水镇铁石垭村8组(原玉荷村),首创这种种植办法的人是穆氏家族。
赶水镇村民历来都有种植萝卜的传统,家家户户每年都要种不少萝卜。穆氏家族是赶水当地的大伙族,也是种萝卜的大户,但穆家种出来的萝卜一直没其他人的好,穆父母辈总结出缘由是缺少肥料。如何才能保证萝卜成长期所需的营养呢?据了解是穆家一个长辈在清理鸡窝时突发奇想:鸡从小长到大都不能离开窝,这萝卜的成长是否会也和鸡窝一样?假如也给萝卜一个窝,这个窝里有足够的肥料提供,萝卜就不愁长不大了。于是,穆父母辈就用屋后的竹子和谷草编蔸,再把草蔸放进粪坑里浸泡。第二年,将粪坑里浸泡后的草蔸捞起来,挑到地里,打窝后把草蔸放进来,再在草蔸上放进细土、点上萝卜种子,最后放谷草。一个月后,萝卜长苗,再培上少量的细土。经过精心培育长出的萝卜个大、色白、细嫩,形状圆润似草蔸。果然,这一年,穆家萝卜喜获丰收,供不应求。由于萝卜是在草蔸里长大的,大家就把这种个大质优的萝卜起名字为“草蔸”萝卜。
清朝年间,地方政府还专门派人到穆家实地调查、品尝草蔸萝卜,尝后如获至宝,便组织力量甄选个大皮白的萝卜,送到京城邀功请赏。据了解,皇上和满朝的文武大臣品尝后,赞不绝口。草蔸萝卜从此成了朝廷贡品。每年,地方政府都要选上等的萝卜送往朝廷。由此,草蔸萝卜声名鹊起。不少文人墨客也千里迢迢来到赶水镇品尝,并写下了诸如:“头戴翡翠冠,外披彩霞衣,身如洁白玉,根似人参须”的赞美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赶水草蔸萝卜遭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注。
1953年,赶水草蔸萝卜获得綦江和江津地委“地方土特产”称号;1958年,由玉荷村选送的草蔸萝卜(每一个重20多斤)获重庆专项奖;1959年,草蔸萝卜被四川列为地方土特产。
近年来,重庆农业局、市蔬菜协会等机构团体多次到赶水镇实地考察调查,对草蔸萝卜进行综合化验剖析,确认所含的维生素、钙、磷、碳水化合物、淀粉等主要指标高于和优于其他萝卜。草蔸萝卜具备利尿、通便、清热解毒、减肥保健等效果。
赶水草蔸萝卜具备个大、形圆、皮薄、汁多、味美、化渣等特征,其色泽、味道和效果均十分合适城市居民“食要绿色、食要保健”的需要,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喜欢。赶水草蔸萝卜凉拌、煮、炖、炒、泡等皆宜,用其炖羊肉更是食中一绝,可谓美味佳肴。现在,数千亩新获无公害认证的赶水草蔸萝卜正陆续提供重庆主城,走向市民餐桌,遭到愈加多的市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