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云南的葫芦丝和孔雀,彰显云南的民族特点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些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滇西傣族区域,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时尚。傣族人民才艺双全,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
1介绍
云南的葫芦丝和孔雀,彰显云南的民族特点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些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滇西傣族区域,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时尚。
傣族人民才艺双全,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优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征,遭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喜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欢。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嗦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sol嗦.la拉.si西.do多,re瑞,mi咪,fa发,sol梭,la拉.
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
现常见的葫芦丝有C调,小D调,降B调,F调,G调,E调等几种。
2架构
葫芦丝,傣语叫 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为葫芦箫。葫芦丝形状和架构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一样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一般左面附管发3音,右侧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音箱 ,葫芦咀做吹口,容易见到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整体长约 30厘米。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 7个音孔,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开通,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它打开。改良的葫芦丝则没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如此更便捷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用,而且控制自如,愈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源于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一般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成效,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阿昌族的葫芦丝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 6厘米 ,主管长50厘米 ,副管分别长 33和 17厘米 ,在两支副管*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枝与主管捆扎在一块。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丝为拜洪廖,3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 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 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无需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特点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一个村寨都有不少制箫的能工巧匠。年轻人男女传情达意或大家走在路上与在田间劳动,也常常吹响葫芦箫,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p#分页标题#e#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年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架构上仍维持着古时候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很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持续的改革。
1958年,云南歌舞团第一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静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维持了原来乐器特有些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极品。
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遭到了欢迎和好评。
傣族民间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很长时间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源于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才艺双全,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故事和漂亮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3传闻
一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由来传说被广泛觉得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年代那里就有不少楚楚可人的故事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年代,民间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云南德宏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我们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区域,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二
另外有个傣族的故事是上古年代有一头凶兽,常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我们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但凶兽依旧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下来,再也没出来作怪。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伙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
4类型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挨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块。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无需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分类
按附管发音数分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饰用途。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低音附管不常用,尤其是中、低音葫芦丝其实用性几乎为零。
#p#分页标题#e#
按附管的形式分
音塞式单音附管用软塞塞紧,用时拔开。
优点:附管音孔处于常闭状况。缺点:只能借助曲目间奏时拔开音塞,转换慢。
按孔式单音附管的发音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音孔的开合。
优点:便于准时配合主管演奏,转换快。缺点:附管音孔处于常开状况,对于演奏不常用附管的曲目须 用手指常按住音孔, 影响其它手指的灵活性。
多音式多音附管上开有四个音孔,发主管1、3、4、五音孔音,可配合主管发简单旋律音。
按音高划分
可分为超高音葫芦丝、高音葫芦丝、次高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次中音葫芦丝、低音葫芦丝、超低音葫芦丝等。
按音域划分
传统葫芦丝标准传统型葫芦丝音域为一个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即包括十七个半音,共九个全孔音。当筒音作5(so)时发音从3(mi)至高中一年级个八度的6(la),音孔排列为 3 5 6 7(低音组)1 2 3 5 6(高音组)。
扩音域葫芦丝又分为加键和不加键两种。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扩宽为一个八度另五个音。
按产地划分
云南葫芦丝音色甜美、圆润、清析,属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具备鲜明的傣族风格。
北方葫芦丝音色粗犷、开放,音量大。但有些厂商生产的葫芦丝比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少一个音。
其它产地葫芦丝音色各异。
按拆卸形式划分
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都可以从葫芦上拨下来,便于专业职员修理,也便于用户作细微调整。
不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芦上,非专业修理职员不可以拆卸。
按调音形式划分
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安装有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可对音高作细微调整,不可以调节筒音。调音是非线性调节, 调定后不可以再变动。
不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没安装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
5音调
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 3类型型,常用有D/E/F/G/A/B/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架构上也不尽相同。
因为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可以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地方,改变原有些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因为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见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肯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依据乐曲的音域状况适合的来选择,最好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伙熟知的竹笛那样能达到三个八度以上,一般在9度以内,最多低于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欢。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年轻人男女传情达意或大家走在路上与在田间劳动,也常常吹响葫芦丝,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p#分页标题#e#
音域
1.超高音:小B调、小降B调、小A调、小G调
2.高 音:小F调、小E调、小降E调、小D调
3.次高音:小降D调、小C调(新手最佳选择)、B调
4.中 音:降B调(新手最佳选择)、A调
5.次中音:降A调、G调
6.低 音:降G调、大F调
7.超低音:大E调、大D调、大C调
演奏姿势
站姿
需要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点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可以僵硬。头部直仰,乳房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弛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维持一段距离(约十公分左右)坐落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坐姿
其上身的需要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坐位高低要适合,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持法
需要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围缘感,吹奏时在气流有哪些用途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适合抬的过高,不然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 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伴随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地方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依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状况来决定是不是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状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 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用途,因为葫芦丝是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办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起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用基因(用缓吹办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 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必须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因为吹奏葫芦丝是使用超吹的办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肯定的范围内变化。其缘由是由葫芦丝自己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演奏办法
(一)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1、2、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4、5、第六音孔,拇指开开坐落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二)深呼吸、吸入的气尽量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状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三)吹奏中, 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大)。
注意:
1.附着于音管左右边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依据演奏时的状况灵活学会,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如此才不会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地方,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每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必须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可以漏气,不然会干扰音准和音色。在演奏葫芦丝,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适合抬得过高,过高会干扰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干扰音准和音量。#p#分页标题#e#
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那样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因为它架构本身的局限所致,但它甜美的音色却宛若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见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要紧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 单吐。借助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况)截断气流,然后飞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成效,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依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 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迅速分奏的方法。第一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它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 三吐。三吐事实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步伐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方法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去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需要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用,其成效具备圆滑、华丽的特征,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成效。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 震音。借助震音方法可以获得好似歌唱般的声浪成效,很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大家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要紧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迅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需要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迅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 tr ~~~~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成效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概念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中二年级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 又 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调音方法
葫芦丝是管乐器,所有管乐多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一样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付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合的调节,进而产生了接口式调音插口。调音插口通过铜接口的伸缩,延长或缩短乐器内部空气柱的长短来达成音高的变化,以满足演奏、教学的需要。原理是拔出接口插接地方,竹管内空气柱增长,整体音准就相对减少一点点;反之,总体音高就会增高,如此乐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间调整,以达到与乐队、CD音乐相协调的目的。
在用调音型葫芦丝时,注意在拔插接口的时候用力不可以过猛,也不可以直拉直推,要用适合的力量边左右旋转边推拉,直到音准调整到适合的高度。尽可能防止给一些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用该乐器,以免错误操作,导致接口变形、损毁或漏气。维护方面,需要按期或不按期给铜接口补充适当的润滑油,防止接口腐蚀生锈。
应该注意的是:调音仅仅只不过对音准的绝对音高作小范围的适合调整,而不可以作为转调来用。由于葫芦丝的调音对不一样的音高调整的幅度不同,原则上来讲,离簧片越近的音对调音接口的调整越敏锐,越远的越迟钝,而且筒音5是不会受调音接口的变化控制的。
呼吸办法
一般可总结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现在被公觉得最科学的办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目前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含 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与胸腔。提肩会妨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防止。#p#分页标题#e#
吸入的气尽量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降低。气后,气息下沉。这个时候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乳房则感觉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 因此,吸气时,腹部不只不可以往里缩短,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办法的训练,尤为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可以演奏好,还会严重干扰身体健康,这里提供几种办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很轻松的状况下吸气。假如这个时候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办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第二,还可以自己领会你在闻花香与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吹奏时的吸气,需要在较短期内吸入很多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需要腹肌、腰肌和横隔膜一直要有控制(即维持肯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状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伴随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渐渐缩短,横隔膜也随之复位。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由于立即收腹将导致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降低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乳房,增加乳房的负担。如此,不只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干扰演奏者的身体健康。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如此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一直要在肯定重压的推进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达到这种需要,需要反复训练。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训练,也可以对着我们的手背呼气训练。通过训练,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重压、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说明两点:长短、强弱等具体状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充气压力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通常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学会和运用正确的呼吸办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与其他管乐器至关要紧,需要引起学习者的高度看重。
8分类不同
1.按附管发音数分: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和弦用途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低音附管不常用,尤其是中、低音葫芦丝其实用性几乎为零。
2.按附管的形式分:
音塞式单音附管用软塞塞紧,用时拔开。
优点:附管音孔处于常闭状况。缺点:只能借助曲目间奏时拔开音塞,转换慢。
按孔式单音附管的发音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音孔的开合。
优点:便于准时配合主管演奏,转换快。缺点:附管音孔处于常开状况,对于演奏不常用附管的曲目须用手指常按住音孔,影响其它手指的灵活性。
多音式多音附管上开有四个音孔,发主管1、3、4、五音孔音,可配合主管发简单旋律音。
3.按音高划分
可分为超高音葫芦丝、高音葫芦丝、次高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次中音葫芦丝、低音葫芦丝、超低音葫芦丝等。
4.按音域划分
传统葫芦丝标准传统型葫芦丝音域为一个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即包括十七个半音,共九个全孔音。当筒音作5(so)时发音从3(mi)至高中一年级个八度的6(la),音孔排列为 3 5 6 7(低音组)1 2 3 5 6(高音组)。
扩音域葫芦丝又分为加键和不加键两种。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扩宽为一个八度另五个音。
5.按产地划分
云南葫芦丝音色甜美、圆润、清析,属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具备鲜明的傣族风格。
北方葫芦丝音色粗犷、开放,音量大。但有些厂商生产的葫芦丝比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少一个音。
其它产地葫芦丝音色各异。
6.按拆卸形式划分
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都可以从葫芦上拨下来,便于专业职员修理,也便于用户作细微调整。#p#分页标题#e#
不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芦上,非专业修理职员不可以拆卸。
7.按调音形式划分
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安装有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可对音高作细微调整,不可以调节筒音。调音是非线性调节, 调定后不可以再变动。
不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没安装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
8.根据材质分类
葫芦、木质、胶质、景泰蓝
双管葫芦丝
传统双管葫芦丝两只相同主管装在同一个葫芦上,同时发出旋律双音。
双管两调葫芦丝组合式葫芦丝。马上本调为F和bB的两只主管安装在一双腔双嘴葫芦上,组合成一支F调的宽音域葫芦丝。以此类推可以组合成不少调的葫芦丝。
双管和弦葫芦丝按大三度或小三度配合的A、B两只主管安装在同一葫芦上,同时发出和弦音。
10知名厂商
云南筚郎民族乐器厂、杭州余杭锦宏乐器厂、杭州锦瑟乐器公司、杭州三友乐坊、昆明犇俊民乐制造厂、昆明颠韵南声民族乐器厂、昆明蓝孔雀民乐厂、昆明傣韵民乐厂、天津森雀乐器厂、云南宏俊民族乐器厂、云南云之乐韵公司、等。
11选择和购买
葫芦丝的架构很与众不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所以在选择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要加以认真筛选。葫芦丝的外表造型要精细美观,然后再分别看一下三个组成部分。
气箱葫芦的选择:要选择成熟的葫芦、颜色发黄、皮厚结实;不成熟的葫芦则皮薄、颜色发白、容易损毁。
竹管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支好的葫芦丝第一竹质应该细密老成,相对来讲有肯定的重量,过轻了则不妥。
簧片的选择非常重要,簧片的好坏应有肯定的技术指标、震动频率、抗疲劳能力等,这类指标受条件所限都没办法加以验证,只能通过试奏感觉簧片震动与竹管耦合发出的声音好坏来加以选择。
选择和购买葫芦丝非常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因为温差的变化对簧片震动频率影响非常大,一支好的葫芦丝反差越小越好,相对稳定。辨别音准,用全按做低音5的指法先吹奏最低音5(这个音不稳定多数偏高)和做高音6,假如这两个音试奏没问题,再吹一下音阶看一下每一个音是不是发音干净,没杂音(嘟噜)声。
对附管的需要:主要标准就是音高与主管相同,音色干净音量要比主管要小一些(音量不可以超越主管,不然喧宾夺主)。如上述的条件都能满足,这就是一支好的葫芦丝。
12选择和购买保养
丝是簧片乐器,所以是不适合长期不间段地吹奏的,譬如几个小时不间段地吹奏可能就会使簧片发热过高,导致簧片变形而产生沙音或者高音部吹不出音阶。
葫芦丝吹奏过后大家不赞成把它放进盒子里保存而是倒悬挂在某相对通风的地方,尤其是冬季,假如葫芦丝常放在盒子里的话比较容易使葫芦内部发霉,一些朋友曾打电话来反映,倒悬也发生了葫芦内部分霉的现象,那是由于你所购的葫芦丝厂商的葫芦没经过特殊的处置,只不过做了一些风干处置,而且葫芦丝内部喷漆太厚,严重干扰了葫芦本身的透气性,所以大家不赞成喷太厚的漆,(尽管那样可能要好看一些)。
刚吃完饭不能立刻吹葫芦丝,生理上的我就不说了,必须要嗽过口将来再吹,以免脏物进入葫芦内部,时间长了早晚会卡住簧舌,出现沙音或使葫芦丝发不出任何音阶,时间一长也必然会使簧舌上粘上非常厚的一层脏物,严重干扰葫芦丝的音质!
葫芦丝声音变得发闷与筒音偏高或低,也是因为簧舌上和脏物太多,紧急时整个葫芦丝的调都出现了变化,假如原来买时筒音是正常的,簧片水平又很好的话,应该就是脏物导致的,假如筒音低高了,那样十有八九是簧片根部巴有厚一层脏东西了,反之假如筒音偏低的话那样,就非常可能是簧舌尖有一层脏物了,完了后还应该注意看一下簧舌和簧片框的则面,看簧舌和框是不是有地方相碰,不然会出现金属相碰壁的声音,当然你刮时小心一点这样的情况是不会有些:)折葫芦丝一直下策,假如在不拆主管的状况下能调好,又无人给你指导的话那样最好不要拆开去动簧片,它正如一个人的心脏,犯一点小错都是致命的哦:)#p#分页标题#e#
专物专用,我们的葫芦丝最好不要给其他人乱吹,(一个万一人家有一个什么传染病可就麻烦了,)再一个就乐器本身来讲也是不妥当的,学过葫芦丝的人都了解葫芦丝的高音要轻吹,低音反而要吹得重一些,但普通人都以为葫芦丝的用气办法和笛子一样的,也就是相当然地高音吹得重一些,而低音吹得轻一些,那样假如你让他吹的话就要小心了。非常或许会把簧片吹坏,以至于葫芦丝的高音区发音出现困难,甚至消失。
保养及修理
当你拥有一支葫芦丝的时候,应该注意葫芦丝主管、副管的温度差和湿度不要有大起大落的现象,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自然裂损大部分是这两点引起来的,假如你用的是插口葫芦丝主管,请注意在调插口调率时双手要挨近接铜处慢慢调,千万不要握主管头和主管尾拧调,如此会拧裂接铜周围的紫竹,不少葫芦丝主管、副管的裂缝都在音孔处就是这个缘由!接铜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发紧发涩现象,要将铜套内的污垢和铜锈擦掉后上润滑油,以免加速铜套磨损和拧调时用力过大拧裂葫芦丝主管、副管,冬天用后葫芦丝内会产生水气需要用自制的棉刷将葫芦丝主管内的水气擦净,而后将葫芦丝倒挂起(有的葫芦丝名家觉得不能倒挂,这里仅本人个人看法),让其自然风干后在装套装盒,葫芦丝要维持干燥!假如受潮会出现:发霉现象、开裂现象,掉漆现象,裂损现象,甚至影响其音准。铜套要按期上油,最好使干油。葫芦丝最怕摔、怕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护用。
修理办法1
在一年四季中因温度的差别和吹奏的自然影响,葫芦丝的音准也会产生影响,如某个音不准,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在该音的出音孔,从上往下用适合材料填补起来,直至音准为止。音偏低的时候,地方亦同,从下往上用刀具去挖,直至音准为止。高八度音全部偏低的时候,将葫芦丝主管塞往吹孔方向推进,直至音准。高八度全部音偏高的时候,葫芦丝主管塞往吹孔反方向调整,直至音准。高音 不好吹时,可调整后出音孔, 或修改葫芦丝主管尾管内径大小。
修理办法2
1)、高音区(簧舌偏低)不发音或音量偏小的处置办法:先以全按吸气法操作,目的是使簧舌抬高,一次不可以可再重复,注意吸气的力度要适合,不可暴吸,不然簧片会受损。假如全按吸气法不可以,则要将主管卸下,用锐器把簧舌抬高,理想的高度是高音恢复且无沙音。(注:用全按吸气法时,需要用舌尖顶住上颚才能吸气,以防吸入葫芦瓤)
2.)、音沙(簧舌偏高)的处置办法:先以筒音重吹法(又称全按吹气法)操作,目的是使簧舌减少,一次不可以可再重复,注意吹气的力度比吹正常筒音稍重即可,要适合,不可暴吹,不然簧片会受损。假如筒音重吹法不可以,则要将主管卸下,用锐器把簧舌压低,理想的高度是沙音排除且高音正常。
3.)、音沙(簧舌有毛刺或檫边)的处置办法:用锐器轻刮簧舌外侧和与框边内侧。
4.)、开裂和脱胶的处置:葫芦和竹子的胶接部位脱胶或葫芦.竹子开裂,假如缝隙不大,可以直接滴入502胶水;假如缝隙稍大,可在缝隙内填入颗粒非常细的粉末(如刨木灰),然后滴502胶水;缝隙非常大的话,则须先塞绵纸以为骨架,然后填入粉末,再滴胶。
502胶水不可手持胶瓶直接操作,最好的办法是先把适当胶水滴到一个小塑料盖子里,然后用牙签蘸胶水小心地粘接。此过程应小心时间过长502胶水凝固。
平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葫芦丝需要维持适合的干燥程度。过于干燥的季节要摆设在包装盒内,特别不可以在通风处悬挂,不然竹子容易开裂;太过湿润也不可以,时间长了乐器会发霉。乐器用完之后,最好将它悬挂,基本干燥后放入盒内。
2.轻拿轻放,禁压禁撞,忌暴晒
3.专人专用
4.忌暴吹.暴吸.
13容易见到问题
问题一
出现簧片的碰撞的沙沙的声音。
缘由:因为竹子的热胀冷缩,使粘在竹子上的簧片变形或松动。
问题二
吹起来费力了。
缘由:簧片抬得太高了或葫芦漏气了。#p#分页标题#e#
修理办法:
1.簧片抬得太高的话,可用爆发力去吹低音5的单吐音一两次,但不要把簧片吹的太低了,假如把簧片吹的太低了,就会高音吹不出来,可把所有些孔都按住,把葫芦丝反过来吹,抬高簧片。
2.葫芦漏气了,就用万能胶水或502胶水粘起来就好了。
问题3、音不准了
缘由:
1.簧片吹久了沾了灰尘;
2.是因为你的葫芦丝簧片是用胶水粘起来的,主、副管产生了热胀冷缩。
修理办法:
1.打开葫芦丝,用刮胡刀片顶住簧舌,把灰尘擦掉就好了。
2.若是热胀冷缩的话,只须等天气变好就好了。是可拆的葫芦丝,可试着调一下主管的长短,假如你是演奏大师的话,也可以参考音高的变化,按全孔或半孔来调准音高演奏。
14训练办法
葫芦丝循环换气办法
循环换气是葫芦丝演奏中的一项高困难程度方法。它是指演奏者在吹奏的过程中,用鼻子飞速地吸气,而在鼻子吸气的同时,将口腔中保留的余气挤出,以达到演奏者吹出的气流在吸气时不中断的目的,以更好地表达乐曲的内容和感情,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魔力。但,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需要换气才能使乐音维持非常长;而呼和吸又是对立的,不可以同时进行,在吸气时音就会断掉。为知道决这一矛盾,大家只有从口腔中想方法,也就是在气息尚未吹完之际,通过口腔和下腭的重压,将气息挤出,同时,鼻子非常快地吸入充足的气息,如此循环反复,使音乐连绵不断。其要点是:换气不可以在气息用尽之时,需要在尚有底气的首要条件下进行,不然会感到气短难受,吸入的气息少而供不应求,不可以适应正常演奏的需要。整个过程绝对不要有憋气的感觉,要顺其自然,平心静气,不要紧张,该换就要准时地换,才能吸入足够的气息供给演奏的需要。开始练习可不必在葫芦丝上进行,而是以一根细小的管子,插入一装水的容器,口含管子往里吹气,在口中吹气的同时,鼻子吸气,要使容器中的水泡连绵不断,即便在鼻子吸气时冒泡也不中断,如此反复口中吹气、鼻子吸气地练习,直到可以轻松地达到换气时水中的冒泡连续不断时,再到葫芦丝上实践,反复领会、训练,就能逐步学会。
葫芦丝颤音训练办法
颤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常见的方法,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尤其是高潮部分的迅速颤音会叫人激动不已。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乐谱里用tr标识,在吹奏颤音时,把主音上方的手指非常快地一开一按做连续动作,使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间不断反复,最后再回到本音。训练时,应注意手指不要抬得太高,抬得太高会干扰手指的速度,演奏出来的颤音也不会好听。颤音的训练是指法训练中非常重要、最长久的训练。颤音的好坏,主要靠手指的弹性,弹性就是要使颤音的每一个音富有颗粒感。练习颤音时,手指要尽可能放松,其余按孔的手指仍然要维持肯定的紧张度,以形成必要的支点。应该注意加大双手无名指的练习。颤音的快慢要依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除二度颤音以外,还有三度、四度等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