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大头鲤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它入药,具备滋补、祛风的疗效。近年来种群数目不断降低,亟待保护。大头鲤为国内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它入药,具备滋补、祛风的疗效。近年来种群数目不断降低,亟待保护。大头鲤为国内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大家欢迎。

  尾柄细长。体长912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千克。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越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大头鲤   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尾鳍下叶为橘红色。背鳍的起点大约于腹鳍相对,距尾鳍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离略近。背鳍颌臀鳍硬刺的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状。鳔具2室。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飞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目极少。   繁殖习性     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成长速度较慢,但成长速度均匀,各龄鱼体的平均年增长量约60毫米。最大个体重2公斤,一般在1龄鱼中已有50%的个体性成熟,体重52克,而雄性体长仅117毫米,体重32克。大头鲤的怀狼量大,3-4龄鱼的怀卵量达13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分为两批,两批之间相隔7天。每批产卵3天。过7天再产第二批卵。产卵期为5-6月,卵一般在晴天拂晓3-5时产于水下1-2米处,产粘性卵,卵粘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游动物为食, 其中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绝对优势,第二为轮虫,除此之外还兼食少量硅藻,丝状藻与水生维管束植物等   大头鲤(15张)。   致危原因     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很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角逐;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鲏、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类鱼生命力强,且很多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降低,水草降低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己抗病力弱,成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原因,致使资源的锐减。   种群近况     现在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963年统计,大头鲤在星云湖占鱼类总产量的70%,在杞麓湖占30%。自20世纪70年代始,因为捕捞过度,引进食性一样的鳙及环境变迁影响,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
1979年江川渔场用池塘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1988年后又生产大规格鱼种放湖,使鱼产量逐步增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大头鲤: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7/22/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