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供求网中国特产供求网

中国特产供求网
汇集全国土特产,特色美食,旅游景点,旅游攻略,全国特产礼品识

釉下五彩瓷

国内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第三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非常风靡,后被粉彩所代替。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

  国内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第三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非常风靡,后被粉彩所代替。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进入21世纪,醴陵陶瓷产业抓住机会,重整旗鼓,发展出一片新天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创造之一,到今天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进步时期。而使醴陵响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便诞生于此时。
1904年,湖南凤釉下五彩瓷

  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质状况。在醴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倡导,大力振兴醴陵瓷业。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早进的生产工艺和设施,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点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制出来的。使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爽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很大关注和好评。
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取得的好评价。   真的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陵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进步史上又一个新收获。它的问世遭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去世界展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征     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面磨损、预防和降低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商品,它不只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非常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很多窑厂也纷纷烧制。有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只限于湖南醴陵。   因为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氛围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困难的。在当时烧制的数目就不多,时今若能珍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备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征。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将来,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展会金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特产供求网 » 釉下五彩瓷: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8/03/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