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坐落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商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目前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买卖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 民国时期,坐落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商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目前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买卖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合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还想吃两碗凡吃过浮油油面的人都终生难忘。